浏览数量:237 作者: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发布时间: 2021-01-10 来源:本站
过斌,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语文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曾带着憧憬投身教师行业,现带着热情献身南京教育。
第一轮赛课——《背影》
校“行知杯”语文八年级组比赛中,语文老师第一轮赛课篇目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是一篇经典的、屹立在中国课本中经久不衰的文章。十几年的探索,无数优秀的语文老师已经对这篇文章有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分析父亲的背影和朱自清的眼泪是这一节课殊途同归的选择。
但公开课要做的就是要上出新意,同样是去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过老师选择了一张图片作为切入点,三次使用,层层递进,在色彩碰撞中挖掘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父爱的浓度。
整个课堂,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很高。有朱自清父亲爬月台时一系列动词修改后的窃笑,有面对朱自清父亲高大的人物形象时的深情朗读,还有聆听过老师讲解父子矛盾时的缄默沉思……在笑中学,在朗读中学,在沉默中学,一篇深沉厚重的父爱文章过滤掉了矫揉造作的煽情,而是在最本真纯粹的共鸣中得以升华感悟,这注定是一节温暖的语文课。
第二轮赛课——《好一朵木槿花》
校“行知杯”语文教研组比赛中,三位老师最终赛课篇目是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这是一篇自读课本上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网上资源近乎于零的文章。一晚上的备课时间匆匆而过,是有挑战性的,但也正好借此机会挖掘年轻老师潜在的备课能力。
过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有朗读的环节,有品析的环节,有写作的环节。读——品——写,是他设计此次赛课的一个框架。为了帮助学生品析语言,他敏锐地从木槿花的颜色入手,探寻“紫”之于宗璞的特殊意义。
从基本的品析木槿花形象,再到学生回忆《紫藤萝瀑布》的写作背景,最后到品味木槿花的象征含义,整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是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的。一节考虑学生认知规律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是温暖的;而一节兼有“读赏写”的语文课堂也是褪去浮华的,纯粹的。
赛后反思
两次赛课后,在与过老师的交流中,他一方面跟我们表述了两节课的上课思路,他很高兴他的设计在课堂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都很积极地在配合他。通过学生踊跃的上课状态,我们可以感受出过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中的投入讲解,课后的及时反思。但他也表明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如他的语速、他的引导等等。但我们相信,只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可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终破茧成蝶。最后期待过老师以及我校更多的年轻语文老师,可以将语文课上得更纯粹,使语文课堂更具温暖。
友情链接: 金陵中学 | 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 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 | 市电教馆 | 南京教育期刊 | 栖霞教育之家 | 栖霞微视频 | 中学学科网 | 金陵图书馆 | 旧版网站黄页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99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6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