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温暖金初·教学开放周】“跨界·融合·创新”教学开放周系列报道④

浏览数量:3     作者: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发布时间: 2024-10-23      来源:本站

专题探数学思想,交流促核心素养:

10月22日下午,我校七年级谢和含老师和赵欣婷老师在未来教室开设了两节区公开课,以专题探究数学思想,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素养达成。

七年级赵欣婷老师开设的《分类讨论》从数的分类引入到式的分类,再回归到实际问题。课堂上,赵老师通过对大小的比较,引导学生们感知分类讨论的原因和标准。理解并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在公开课过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他们从数形多层面进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掌握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还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图片1.png

谢和含老师开设题为《数形结合》的研讨课,谢老师主要想通过这节课帮助学生建立数和形之间的联系。第一个问题是近期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究,在学生学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渗透乘法运算。通过不同角度理解问题,观察代数式的式结构联想到图形的面积,用形解数。第二个问题,比较这几个代数式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数的角度去比较,但是多个代数式比较的时候,两两比较过程较多,但如果将表示数的点放到同一个数轴上,思考起来要更加的简单数形结合不仅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

图片2.png

备课组长孔伟伟老师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教学做了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一点思考》讲座,并对两节课进行了解读,讲解了两节课在打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作出的改变,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一教学中的渗透。两种思想方法以专题课的形式呈现,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分类讨论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分类的必要性,分类的标准;数形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式结构与形结构之间的关联,数的准确精细和形的直观。

图片3.png

栖霞区教研员华老师组织全区七年级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分类讨论的原则,并强调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指出,分类讨论的关键在于确立清晰的分类标准,避免重复和遗漏,同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树状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类方法。袁老师还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进行思维碰撞,允许出错,并在错误中寻找教学的契机。强调分类讨论不应仅限于解决单一问题,而应培养学生如何确定分类标准的能力。此外,袁老师提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认为数和形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使用数轴等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袁老师最后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想法。

图片4.png


友情链接: 金陵中学 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 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 市电教馆 南京教育期刊 栖霞教育之家 栖霞微视频 中学学科网 金陵图书馆 | 旧版网站黄页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994号-1    gongan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6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