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2 作者: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发布时间: 2021-09-12 来源:本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塑造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在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四史学习教育,音乐组、美术组、语文组党员教师们以《黄河大合唱》为主题,三门学科相互融合。教师们共开设了三门课程,让学生通过朗诵《黄河颂》、聆听《黄河大合唱》、赏析油画作品《黄河大合唱》,多感官、多维度地体会激荡的民族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中国。
《黄河颂》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的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诗人把黄河比作“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又把黄河比作“屏障”,因为黄河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诗人还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里的“臂膀”即是指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也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精神,从这首乐曲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挫折,同时也体会到了人民的不畏艰险、奋力抗争。1939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毛泽东听后高度地赞扬了这次演出。7月,周恩来听了这部合唱,随即在星海的笔记本上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这部具有交响性、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群众性的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油画《黄河大合唱》用三联画形式,从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地表现历史。其中正中一幅为竖幅,通过黄河壶口瀑布等画面,象征性地刻画冼星海的形象,表达作曲家激越的心情和唤起民族奋起的呐喊。两侧均为横幅,一幅侧重于描绘民族苦难、挫折,通过备受压迫的船夫、背井离乡的百姓等形象,再现那段痛苦的历史岁月;另一幅通过描绘抗日部队英勇作战、军民联合等形象,展现他们不畏困苦、争取民族解放的历程。此幅巨型油画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冼星海沉思创作的过程,也不是大家齐唱歌曲的场面,而是以抗日战争期间的这段历史为背景,表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奋争,以及坚强不屈、汹涌向前、奔流不息的进取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走过了70年多的光辉岁月,我们为祖国史诗般的进步礼赞。同时,我们知道,在前进道路上一定还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让我们继续高歌《黄河大合唱》,在这曲民族赞歌中奋勇前进、一往无前。
友情链接: 金陵中学 | 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 | 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 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 | 市电教馆 | 南京教育期刊 | 栖霞教育之家 | 栖霞微视频 | 中学学科网 | 金陵图书馆 | 旧版网站黄页
Copyright @ 2019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399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6号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